作文教師 陳欣 文章刊登於《國語日報》
題目:面對教育變革 首要學會思考(原文)
我常會要求孩子們要懂得思考。
現在的教育制度處在一個搖晃期,僅僅只有十年,
對於這樣的情況,我對學生說,只有一個方法──以不變應萬變。
作文教師 陳欣 文章刊登於《國語日報》
題目:面對教育變革 首要學會思考(原文)
我常會要求孩子們要懂得思考。
現在的教育制度處在一個搖晃期,僅僅只有十年,
對於這樣的情況,我對學生說,只有一個方法──以不變應萬變。
題目:情景交融短文練習 文山國中七年級 陳禹竹
每當我在寫作文時,遇到不會的字,便會抬頭看向牆壁掛著的孔子畫像,我看著他,他也看著我,總是覺得有不會的問題可以請教他,但他可能會對我說:「我只是一幅畫,要問就問老師。」
粉筆的吱吱聲在教室四周徘徊,彷彿是黑板在說話,還會聽到老師的拖鞋聲啪噠啪達的走過,顯得教室格外的寧靜,時鐘秒針滴滴的響,像是在催促我寫快點,心中的焦躁令我感覺有人直盯著我,忽然,畫像中的孔子動了起來,他拂過那濃密的鬍子,展開笑顏,一股神祕感竄入我的心中,沉靜了原先忐忑不安的情緒。
題目:我想成為那樣的人 三和國中七年級 陳均綾
人不該被失敗打敗,而是努力打擊失敗,就像貝多芬晚年雖然耳聾,但卻不輕言放棄,竭力克服障礙,依心底的音樂譜出動人心弦的旋律,感動眾人,而我想成為的,就是像貝多芬這樣的偉人。
有些人在遇到挫折時,總是停下腳步裹足不前,但這樣是不會有任何幫助的,應該要想辦法去解決,而不是佇足在原地,茫然的看著遠方的目標。想想貝多芬,耳聾對音樂、作曲家猶如萬丈深淵,這等痛苦、衝擊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,但貝多芬不但沒有渾渾噩噩的度日子,反而樂觀看待,勇於面對這一切,持續作曲,並大放異彩。
孔子曾言: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 ;止,吾止也!」當一個人放棄時,他不知道其實自己跟成功只有一步之遙,這是非常可惜的。走向成功的路總是泥濘不堪,沒有一條道路是平坦寬廣的,總是會遇到許多挫折,很多人因此而半途而廢,但失敗看似吞噬了我們的夢想,實是提醒自己的不足,並指引自己走向風景更優美的道路。
任何一個成功的人,包括貝多芬在內,他們都經歷過失敗,也都從失敗中破蛹而出,就像當我在拉琴的時候,難免也會遇到瓶頸,那時的我,總是非常沮喪,不想繼續練習,但轉念想想,那些像貝多芬的音樂家們,遇到困難時,從不會將自己的理想拋棄,而是咬緊牙關,更努力的達成目標,且他人也不會因我在頹喪、失去信心而停下腳步,同樣也會極力練習,俗話說:「以別人多堅持一分鐘,就比別人多一分成功的機會。」我不能再浪費寶貴的時間,應積極面對困境。
題目:假如我是 再興國中七年級 翁頎
可以變成蔚藍的海洋,可以變成清澈的湖畔,
我是水,每逢春天,我會化身為一朵朵烏雲,向原野俯衝而下,
可是,我也有許多的煩惱;當我成為水流時,
我的夢想是解除所有乾旱地區的問題,
作文教師 陳欣 文章 刊登於 《人間福報》
題目:給選項好嗎?
「看到這裡,我想請問如果你是他會怎麼做?」我站在講台上,望著一群手拿筆認真抄寫的學生,數句應答聲穿梭在課堂,有的喋喋不休,有的仰頭愣愣看著我,有些則低頭閃避我探詢的目光。
我隨意挑了一個學生,直接問他,沉默幾秒後,他囁囁嚅嚅地問:「老師,請問有選項嗎?」
聽了他的反問,我有點好笑,斬釘截鐵地告訴他:「沒有。」
這樣的提問,我不是第一次聽到,每每聽見,都使我喟然而嘆,從什麼時候開始,孩子們已經習慣要有選項才能回答,而忘了可以動動腦去深入思考?
我想,追溯源頭,大約就是考題上的A、B、C、D的選項吧。那四個字母就像是四道枷鎖,深深禁錮孩子的想像、孩子的表達,甚至是孩子的潛能;讓他們在讀書與作答時,養成有所依賴或能使用刪去法挑選答案。這樣的習慣,不但導致他們在汲取知識時,無法更用心去理解細節,也不太想花時間去整理事件或觀念的脈絡;嚴重者在生活中,也一併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。
因此,每每談到事件脈絡或應對方式時,我不再給予選擇題,反而拋出一個又一個的申論。一開始總會接收到一堆無措和求助的眼眸,但進一步引導之後,告訴他們不同選擇的利弊得失,或讓有見解的孩子先行回答,再適時開放討論和給予讚美。漸漸地,學生們開始有了自己想法,甚至也願意說出口,雖然尚且無法條理分明,但相較之前,實在是一大進步。
在這過程中,我認為大部分學生因為對事件了解不夠透徹,無法回答;且求學過程中,也沒有被要求或鼓勵說出看法。其實只要師長願意循循善誘,耐心提問、傾聽,很多孩子就能夠掙脫枷鎖,勇於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意見,而成為有思考能力的孩子。
恭喜 大豐國小五年級 熊妍媛 參加2015 萬家香第20屆「溫馨家園」童言、童畫甄選比賽 作文高年級組入選
妍媛是個安靜的孩子。
如果不是這篇文章,我不會發現她沉默外表下的那顆熾熱的心,還有做為「姐姐」的遺憾。
看完這篇文章,心裡真的很感動,濃濃薄霧在眼眶氤氳,差點聚積成流,剎那,我便知道,妍媛的文字有難以言喻的動人力量!